中国人口流动网络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腾讯位置大数据的分析 |
|
|
李天籽,陆铭俊 | 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 |
……… |
1-9 |
【摘要】 |
文章基于2016年和2018年的腾讯位置大数据,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和QAP回归模型系统探究了中国人口流动网络的空间结构特征以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人口流动网络关联性增强,整体结构日趋稳健,但依然存在“东南密集,西北稀疏”的态势;经济发达、行政地位高的节点城市在人口流动网络中具有更强的吸引力和辐射力;人口流动网络的凝聚子群特征明显,人口流动仍以子群内流动为主,子群间联系较少;区域差异是人口流动的源动力,就业机会、工资收入以及迁移成本仍是影响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舒适性需求对于人口流动的影响日渐凸显。 |
|
|
【关键词】 |
人口流动网络;社会网络分析;腾讯位置大数据;QAP回归模型 |
|
|
【基金项目】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新一轮东北振兴与东北亚区域合作研究》(16JJD790013); 吉林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2018XXJD16) |
|
|
【引用格式】 |
李天籽,陆铭俊. 中国人口流动网络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腾讯位置大数据的分析 [J]. 当代经济管理, 2022 (02): 1-9. |
|
|
【全文下载】 |
见附件 |
|
|
|
要素错配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分析 |
|
|
王怡颖 |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 |
10-20 |
【摘要】 |
不同于西方经济学对要素错配的分析,以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为出发点,重新阐释要素错配理论逻辑,解释要素错配对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影响的作用机理,并在此基础上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要素错配界定、形成及其表现。主流经济学对要素错配的阐释过于狭隘,仅仅依靠市场并不能实现要素的最优配置,单纯的市场经济同样会产生要素错配。要素错配作为资本主义制度下特定生产关系的产物,在经济发展传导机制中发挥中介作用。一方面,资本主义制度下以资本为逻辑的生产往往驱使生产要素打破经济平衡状态,产生要素错配;另一方面,要素错配将嵌入社会再生产环节之中,通过作用于生产过程影响经济的平衡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要素错配的界定具有双重规定性。因此,要素错配的解决一方面依赖于构建政府与市场良性互动机制,实现两者的优势互补,另一方面需要破除制度性壁垒,为要素自由流动提供制度保障。 |
|
|
【关键词】 |
要素错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政府;市场 |
|
|
【基金项目】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问题研究》(20AZD012) |
|
|
【引用格式】 |
王怡颖. 要素错配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分析 [J]. 当代经济管理, 2022 (02): 10-20. |
|
|
【全文下载】 |
见附件 |
|
|
|
网络信息协同治理:内涵、特征及实践路径 |
|
|
徐琳,袁光 |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
……… |
21-27 |
【摘要】 |
网络信息作为网络社会的核心要素,其合法性、合理性关乎着网络空间正常运转和有效发展。目前,网络空间充斥着大量的违法、违规信息,网络信息治理存在治理对象难以辨别,治理主体、方式、机制协同治理效力低下的治理困境,迫切需求提高协同治理效力,诉求实现多要素有效协同的网络信息治理。因此,文章以协同治理理论为理论支撑,基于当前协同治理现状,提出“主体-方法-运行机制”三维式协同的网络信息协同治理模式,重点关注多元主体协同、多样治理方法协同以及协同运行保障机制,进而提高网络信息治理效力,提升网络信息质量,维护和保障网络空间正常运行和有序发展。 |
|
|
【关键词】 |
协同治理;网络信息;主体协同;方法协同;运行机制协同 |
|
|
【基金项目】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推进全面从严治党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19ZDA009) |
|
|
【引用格式】 |
徐琳,袁光. 网络信息协同治理:内涵、特征及实践路径 [J]. 当代经济管理, 2022 (02): 21-27. |
|
|
【全文下载】 |
见附件 |
|
|
|
资本市场对企业接班人涉入度的反应:基于企业内创业的视角 |
|
|
锁箭,杨涵 | 云南大学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 |
……… |
28-40 |
【摘要】 |
打破家族企业“富不过三代”恶性循环、走出传承绩效断崖式下降的现实诉求使得企业主愈加关注在代际传承过程中打破传统经营模式,推动创新能力提升,实现转型发展。研究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社会情感财富理论、资源基础论等构建出代际传承四阶段理论和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深入探讨在企业内创视角下资本市场对企业接班人涉入度的反应,并剖析创新投入和跨代创业对代际传承四阶段与企业市场价值这一主效应的影响机制。通过2010—2019年376家上市家族企业的实证研究发现:资本市场对企业接班人涉入度的反应直接体现在企业市场价值上,在接班人担任非核心职位并参与管理的传承初期以及担任核心职位并辅佐父辈、共同管理的传承中期,家族企业市场价值显著提升;创新投入在传承初期和传承中期与企业市场价值的正相关关系中存在中介作用,同时在该阶段选择跨代创业,强化了传承初期和传承中期与企业市场价值间的正相关关系。在接班人部分接收管理的传承后期以及父辈退位由子辈完全接收管理的传承末期,家族企业市场价值则有所折损;而在传承末期进行跨代创业则正向调节了其与企业市场价值间的负相关关系;此外,跨代创业还削弱了创新投入与家族企业市场价值间的正相关关系。以家族企业长短期发展为切入点,以期为传承高峰期家族企业战略选择与创新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并提出探索性建议。 |
|
|
【关键词】 |
家族企业;代际传承动态过程;市场价值;创新投入;跨代创业 |
|
|
【基金项目】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新时代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19ZDA050);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文旅融合驱动乡村振兴的长效机制研究》(20BGL154);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企业参与乡村振兴的长效机制研究》(19CGL019) |
|
|
【引用格式】 |
锁箭,杨涵. 资本市场对企业接班人涉入度的反应:基于企业内创业的视角 [J]. 当代经济管理, 2022 (02): 28-40. |
|
|
【全文下载】 |
见附件 |
|
|
|
元治理视角下农村环境治理的路径分析与反思 |
|
|
冯阳雪 | 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
……… |
41-48 |
【摘要】 |
农村环境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已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但实际治理效果却不容乐观,其中资金短缺被视作当前环境治理的瓶颈。基于对农村环境治理资金供给与管理体系的梳理,发现治理资金面临着“开源”与“节流”的双重困境。研究尝试借助元治理理论,强调政府应充分发挥召集者、建制者、协调者、监督者的角色,调和科层、市场与社会的集体行动困境,促进三元协作治理,以期缓解农村环境治理资金的短缺。 |
|
|
【关键词】 |
农村环境治理;资金短缺;元治理 |
|
|
【基金项目】 |
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资助 |
|
|
【引用格式】 |
冯阳雪. 元治理视角下农村环境治理的路径分析与反思 [J]. 当代经济管理, 2022 (02): 41-48. |
|
|
【全文下载】 |
见附件 |
|
|
|
土地流转政策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基于连续型DID的实证分析 |
|
|
陈宇斌,王森 | 山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
……… |
49-57 |
【摘要】 |
基于农地流转驱动农业发展的契机,文章进一步着眼于高质量发展战略和政策评估视角,采用连续型双重差分法和中介模型探析农地流转政策实施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果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土地流转政策实施对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具有持续的提升效果,并且这种提升效果在平行趋势检验、考虑因变量评价策略误差、替换核心解释变量、排除其他政策干扰以及改变政策实施时点等不同稳健性检验下仍旧显著;异质性分析表明,政策实施对农业发展落后地区的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作用相较于农业发展领先地区更为明显;影响机制分析发现,土地流转政策实施通过提高农业规模经营效率而间接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据此,提出坚持贯彻与灵活调整土地流转政策、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以及保持政策的相对独立性等建议,以此强化土地流转政策实施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推动效果。 |
|
|
【关键词】 |
农业高质量发展;土地流转政策;政策效果;中介机制;连续型DID |
|
|
【基金项目】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效率的测度评价、影响机制与提升路径研究》(20BJY123); 山西财经大学研究生创新项目《山西境内黄河流域农业绿色效率综合评价、驱动机制与提升路径研究》(21cxxj009) |
|
|
【引用格式】 |
陈宇斌,王森. 土地流转政策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基于连续型DID的实证分析 [J]. 当代经济管理, 2022 (02): 49-57. |
|
|
【全文下载】 |
见附件 |
|
|
|
中国人口结构对生态效率的影响研究 |
|
|
杨明洪,刘昕禹,吴晓婷 | 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云南大学经济学院;中共成都市委党校 |
……… |
58-67 |
【摘要】 |
人口与生态是当代社会面临的两项重大议题,如何协调人与生态的关系,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由此出发,文章基于2009—2018年全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计算各省份生态效率,随后构造时间和空间双固定效应面板回归模型探究人口结构对生态效率的影响,并就回归结果进行稳健性检验和异质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各省份生态效率从时间上看,除少数省份生态效率稳中有升,其他省份生态效率在2009—2018年间变动不大;从空间上看,生态效率呈现出东部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的阶梯局势。而人口结构对生态效率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当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达到一定高度时,人口密度正向影响生态效率;二是农村恩格尔系数负向影响生态效率,即降低农村恩格尔系数有利于提高地区生态效率。基于上述结论,文章认为一方面要缩小中西部与东部的经济发展差距,促进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转型、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另一方面,要缩小城乡差距,持续改善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费结构。 |
|
|
【关键词】 |
人口结构;生态效率;人口密度;农村恩格尔系数 |
|
|
【基金项目】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边稳藏”战略思想的理论体系研究》(16ZZD051) |
|
|
【引用格式】 |
杨明洪,刘昕禹,吴晓婷. 中国人口结构对生态效率的影响研究 [J]. 当代经济管理, 2022 (02): 58-67. |
|
|
【全文下载】 |
见附件 |
|
|
|
数字经济对区域碳排放强度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 |
|
|
谢云飞 | 江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
……… |
68-78 |
【摘要】 |
当前中国正向数字经济时代迈进,与此同时,“碳达峰”“碳中和”是现阶段所面临的严峻挑战,数字经济在碳减排过程中有何作为是亟待探讨的问题,然而有关数字经济与碳排放的实证研究还非常匮乏。鉴于此,利用2011—2018年省际面板数据,实证考察了数字经济发展对区域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显著降低了区域碳排放强度,该结论通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数字经济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具体来看,数字经济的碳减排效应在中西部地区及碳排放强度较高的地区表现更明显;此外,相较于“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的碳减排效应更加显著。机制分析表明,区域碳排放强度下降主要是由于碳排放量下降而非产出上升;能源结构的改善是数字经济发展引起碳排放强度下降的重要机制;从数字经济影响区域碳排放的技术效应来看,数字经济主要通过有偏技术进步降低碳排放强度,而非中性技术进步。 |
|
|
【关键词】 |
数字经济;碳排放强度;能源结构;有偏技术进步;中性技术进步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LCA和EDP的城市工业用地生态效率动态变化与提升策略研究》(41661113); 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重大专项课题《贵州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与实践路径研究》(21GZZB20); 江西省经济社会发展专项课题(重点项目)《推进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机制创新研究》(21ST01); 江西省研究生创新专项资金项目《高铁开通的碳减排效应研究——基于我国285个城市的证据》(YC2021-B118); 江西财经大学学生科研项目《智慧城市建设对区域低碳发展的政 |
|
|
【引用格式】 |
谢云飞. 数字经济对区域碳排放强度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 [J]. 当代经济管理, 2022 (02): 68-78. |
|
|
【全文下载】 |
见附件 |
|
|
|
企业金融资产配置的流动性调整与创新投资驱动 |
|
|
罗云峰,柳永明,王会龙 | 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
……… |
79-86 |
【摘要】 |
企业金融资产的流动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发挥“蓄水池”功能,为持续创新投资提供内源融资功能,但金融资产自身的运营也会对企业流动性资源产生消耗,从而“挤出”创新投资。从企业创新投资的动态过程看,企业金融资产配置对创新投资的实际影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金融资产运行对企业整体产生的流动性调整。基于2007—2018年中国上市公司样本的实证研究显示,企业金融资产配置带来的流动性调整对企业创新投资产生显著影响,与货币现金调整相吻合的正向流动性调整显著促进了创新投资,反之则对创新投资产生挤压效应。进一步的分析显示,融资约束条件与金融收益均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企业金融资产的流动性调整对创新投资的双重效应;在公司治理机制方面则出现了分化,代理成本加剧了对创新投资的“挤出”效应,外部股东机制则加强了促进效应。 |
|
|
【关键词】 |
金融资产配置;流动性调整;创新投资 |
|
|
【基金项目】 |
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企业持续创新投资与金融资产配置的协调性研究:以浙江省为例》(Y202043109);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创新网络协同、创新主体互动与企业协同创新绩效研究——基于产学研联盟实证》(16NDJC115YB) |
|
|
【引用格式】 |
罗云峰,柳永明,王会龙. 企业金融资产配置的流动性调整与创新投资驱动 [J]. 当代经济管理, 2022 (02): 79-86. |
|
|
【全文下载】 |
见附件 |
|
|
|
金融科技风险下的监管转型研究 |
|
|
李瑛 | 河南财政金融学院 |
……… |
87-96 |
【摘要】 |
金融科技是数字经济背景下金融行业发展的新方向。金融科技本质上是金融业的突破性创新,能够推进金融中介机构重构、金融商业应用模式创新以及提升金融服务效率。首先,文章分析了金融科技发展存在的数据安全、网络安全、技术及监管等具体风险。其次,基于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监管原则应向适应性、包容性、实验性及协同性等方面转型。再次,在原则转型的情况下,明确监管科技的适用范围,并逐步推进数据标准的统一、数据共享范围的扩大、防范“反监管科技”趋向及技术陷阱。最后,为了推进监管科技的发展及应用,我国应丰富监管政策及手段体系,建立实验性和包容性监管制度,完善监管科技的技术规范及协同机制。 |
|
|
【关键词】 |
金融科技;监管科技;监管原则;金融创新;数据标准 |
|
|
【基金项目】 |
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一带一路”背景下河南农产品跨境电商金融系统构建研究》(182400410365) |
|
|
【引用格式】 |
李瑛. 金融科技风险下的监管转型研究 [J]. 当代经济管理, 2022 (02): 87-96. |
|
|
【全文下载】 |
见附件 |
|
|
|